七零后的人应该不会对计划生育政策感到陌生,因为在那个计划经济时代里,计划一切都是合理且合法的。而我们那个时代出生的人,基本都是处于可来可不来的命运,一个小小的念头都有可能直接掌握我们的命运。八零后那就更没有什么选择余地了,只有老大才有机会面世,其余的只能是苦盼老大夭折或者其他“违法”的机会了。至于现在八零后的孩子更是两个独苗培育出的一棵独苗,绝对的“优生”。
这种“优生”所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对孩子的过于娇宠,物质生活之优遇自然不必多说,对其未来的谋划也是培育孩子计划中的重中之重。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指引下,天价幼儿园被趋之若鹜,同时各项学习科目被加到孩子身上------钢琴、舞蹈、绘画、英语、跆拳道、游泳.............,只有想不到,没有做不到;上了小学以后,除了学校的正常授课以外,这些课外课程更是一个都不能少。课堂上书包的重量减轻了,课外的课程更重了;到了中学,所学的科目逐渐增多,升学的任务也随之而来,这时的孩子到了“动真格”的时候了,学校、家长以及能动员的所有力量全部加入到“督学”大军中。绝大多数儿童的童年就是这样被消耗掉了
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,因为没得选择。首先,出身好、家世好的人不会这么累,因为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未来的一切都可以被钱搞定,只要别瞎折腾,维持个产业甚至发扬光大都是很容易的事;但这些人在目前的中国毕竟还是少数,绝大多数人家的孩子还得要靠个人的努力去实现自己未来的梦想,所以这种“累”就是必须的过程了。在这个未来竞争“拼爹”时代里,拼的是真实力。在自己没啥背景的前提的下,自身的努力是必须的,也是最无奈的选择了。
论及于此,我们每个人不得不面对中国的教育问题,具体的细节不必赘述了,简而言之,中国的教育无论是在教育理念上还是在学科设置上,不是在培育人才,而是在训练工具。这一点,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明白,但还是要无奈地接受这样的教育方式。因为只有这样,孩子才能有出息的机会,否则,出人头地的机会很小甚至没有。中国的教育,对于无权无势的老百姓来讲,是暗夜里唯一的一点光亮。
每年都在过“六一”,但属于儿童自己的快乐到底有多少?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浮躁波及到了我们每个人,儿童也不能幸免,在本来应该快乐无忧的季节里,疲态尽显。就如同一台老旧的破车,蹒跚而行,不知所终................
评论